哈薩克因天然氣燃料價格爆漲,引發民眾不滿,因而走上街頭抗議。
孰料,警方發射震撼彈仍無法阻止民眾闖入政府機構,總統宣布首都緊急狀態,並聲稱這是恐怖主義份子的威脅。
哈薩克政府更對WhatsApp、Telegram等通訊軟體斷網,並出動精鋭軍警緊急逮捕200人以上,其中包含「自由歐洲之聲」等媒體記者。
而俄羅斯媒體認為,抗議的最終目標是讓哈薩克遠離俄羅斯及歐亞經濟聯盟。
-
━━━━━━新━━━━聞━━━━原━━━━文━━━━━━
香港01➡https://reurl.cc/Np6e9n
-
首都宵禁政府辭職 哈薩克因何突發民變?
撰文:茅岳霖
出版:2022-01-06 10:28更新:2022-01-07 08:20
-
1月5日,哈薩克因天然氣漲價而突然引發的大規模民變已基本停止,但各地暴力事件依然零星爆發。該國總統託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簽署了總統令,接受政府辭職,並任命第一副總理斯邁洛夫(Alihan Ashanuly Smaıylov)為代理總理。
與此同時,哈薩克當局迅速出動軍警維持秩序,逮捕至少200餘人,在示威發生地區實行為期兩周的緊急狀態管制。隨後,以俄國為首的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應託卡耶夫的救援,決定派出維和部隊到哈薩克穩定局面。在這場風波可望平息時,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這場「推翻」哈薩克政府的風波是由何而來的?
72小時的風波
就事件本身的經緯來說,這場從1月2日開始的民變相當簡單。2日當天,哈薩克能源大省曼格斯套(Mangystau,也作「曼吉斯套」)州發生抗議事件。當地著名的能源城市扎瑙岑的市民走上街頭,抱怨本地天然氣價格突然暴漲一倍,從此前的每升60堅戈(約合1港元)上漲到120堅戈。
由於此地自二戰結束以來就以石油、天然氣產業著稱,發生在能源產地的抗議很快就得到了與哈薩克當局素來不睦的石油工人等多個群體的響應,並波及到該省省會阿克套及周邊省市。
對外界來說,因交通、能源而富庶的哈薩克因油價而產生民變是難以想象的,圖中為中歐班列的哈薩克部分。(新華社)
到1月3日,來自曼格斯套地方當局的回應又激化了市民、工人群體的不滿情緒。當地政府僅稱「能源漲價系市場調節所致」。當地政府委員會雖宣佈可將天然氣價格下調至每升85至90堅戈,但也威脅此前參與示威的工人、市民,宣稱要針對其「違反公共秩序的行為採取法律措施」。
對分析人士來說,哈薩克此番民變的急劇轉折發生在1月4日。當天下午4時許,哈薩克政府許諾將該國天然氣價格降至每升50堅戈(約合0.1美元)。但阿克套的示威者非但沒有散去,還要求總統應親自前來與示威民眾對話。部分示威者還突然在當天下午6、7時前後衝擊政府大樓。
同日,示威風波還突然蔓延到阿拉木圖、努爾蘇丹等城市。在阿拉木圖,近千人聚集在中央廣場,試圖衝擊市長辦公室和國家元首官邸。在示威者拒絕響應託卡耶夫「不要聽從破壞社會穩定和團結的破壞者的號召」的喊話後,哈薩克對WhatsApp、Telegram等加密通信軟件採取了斷網處理,並出動精鋭軍警,在阿拉木圖、阿克套等示威重點區域緊急抓捕了超過200人,逮捕了包括「自由歐洲之聲」在內的多家媒體的記者。到1月5日,這場剛剛掀起的風波就結束了。
內因與外因
到1月5日,根據哈薩克警方等情報顯示,此次突然激化的危機有人「教唆」。譬如在示威的起點扎瑙岑市,警方發現專門有人勸說示威工人「不要接受當局條件」。此外,另有專人負責打砸及製造混亂,在警方於扎瑙岑逮捕的數十人中,就有十餘人在4日引發的混亂中破壞了當地公私財物,並造成「至少14人」(根據當地官方數據)死亡。
俄羅斯《觀點報》等媒體認為,發生在哈薩克目前的抗議活動只是一個引子,其最終目標是讓這個國家遠離俄羅斯和受其影響的歐亞經濟聯盟。在哈薩克國內,也有聲音認為以流亡富豪、前能源部長阿布利亞佐夫(Mukhtar Ablyazov)為首的一股「國外政治勢力」是此次風波的贊助人。社交媒體顯示,從1月3日開始,阿克套的示威者就在「當地商人」的支持下開始紮營。
━━━━━━新━━━━聞━━━━結━━━━束━━━━━━
#吳啟瑞律師 #劉雅雲律師 #翁毓琦律師 #hugowulaw
-
◤𝗙𝗢𝗟𝗟𝗢𝗪 𝗨𝗦 ◢
▸𝗙𝗕 ⇨ #司法劉聲機x法律老司機
▸𝗜𝗚 ⇨ @hugowulaw
▸𝗟𝗜𝗡𝗘 ⇨ @hugowu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