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民法沒規定到?先依習慣再依法理。❚​



如果民法沒規定到?先依習慣再依法理。❚​

世上事務千千萬還千變萬化,可想而知法律永遠規定不完,法律總是走的比科技慢也是很合理,畢竟用法律完整規範沒出現或想像的東西感覺也蠻浪費時間的感覺,難道能規範阿飄或強迫阿飄做什麼嗎👻

-

前面都是廢話🙉

今天要來說說民法規定。

當有法律沒規範到的情況要怎麼辦?如果是民事相關問題,在民法第1條就開宗明義的說,遇到民事問題的話,第🏻法律,第🏻習慣,最後是法理。當然這是在前一順序沒有規定的情況下,才能選後面的選項。

-

習慣大家應該都懂(嗎?),就是多數人長久以來的行為、方式或風俗道德等,不過這樣很容易淪為多數暴力,所以習慣還必須是一般人確信有拘束力,並且不違背公序良俗才行。

如同前面說的,法律沒有規定的情況下才會輪到習慣出場,所以和法律牴觸的習慣,當然就不能拿出來主張啦!

-

接下來是法理,在沒有法律規定也沒有習慣補充的情況下,登登登登登,法理出場💃🏻

🔻法理是什麼🔻

法條裡沒直接明說說,但你可以從法律的根本精神中推敲出的法律一般原理原則,你會覺得很理所當然的那些原則,而這些原則還會讓你能公平正義地調和社會生活間的各種利益衝突。

舉例來說?

公務員懲戒法要懲戒的對象是具有違法失職行為的公務員,公務員身分很重要!那這個對象有沒有政務人員的身分,當然是要看他做出違法或失職行為的當下是不是政務人員啊!

而這個「當然」就是法理喔!

━━━━━━━━━━━━━━━━━━━━━━━━

#最高法院103年度台上字第736號判決

依民法第1條規定:「民事,法律所未規定者,依習慣;無習慣者,依法理」,所謂法理,乃指法條中未揭示,而由法律根本精神演繹而得之法律一般原則,為事務本然或應然之理,以公平正義進行調和社會生活相對立的各種利益為任務;經由法理的補充功能得以適用包括制定法內之法律續造(如基於平等原則所作之類推適用)及制定法外之法律續造(如超越法律計畫外所創設之法律規範)。

━━━━━━━━━━━━━━━━━━━━━━━━

#吳啟瑞律師 #劉雅雲律師 #翁毓琦律師 #hugowulaw

#law #法律 #無聊的法律 #民法 #習慣 #法理

#崔宇植 #崔雄 #那年我們的夏天 #최우식 #그해우리는 #OurBelovedSummer

-

𝗙𝗢𝗟𝗟𝗢𝗪 𝗨𝗦

𝗙𝗕 #司法劉聲機x法律老司機

𝗜𝗚 @hugowulaw

𝗟𝗜𝗡𝗘 @hugowulaw